日前,第九届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成绩揭晓,我校学生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5项,荣获我校参赛以来历史最好成绩。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服装学院、18禁-18禁色情影片
、北京农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城市学院、中国石油大学等23所大学派队参加了本届赛会。截止到2017年10月31日,组委会共收到来自驻京23所高校提交的作品206份作品,经过39位专家的函审,评选出74项参赛作品进入决赛现场答辩环节。12月17日,参赛学生分六个小组(无机组、分析组、有机组、物理组、化学1组和综合2组)进行了答辩。答辩过程分为项目陈述、专家提问环节,由专家组对参赛实验作品设计、队员的基础实验知识等进行现场评分。我校参赛小组获奖作品信息如下。
获奖作品信息
|
分组
|
作品编号
|
作品名称
|
参赛学生
|
指导教师
|
获奖等级
|
物化
|
BJ-WH-010
|
新型零价铁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中污染物的修复研究
|
刘建国
|
王鹏
郑燕英
|
一等奖
|
曹旭
|
郭航
|
BJ-WH-012
|
饮用水中两种嗅味物质的氧化控制技术研究
|
任一帆
|
张君枝
寇莹莹
|
一等奖
|
邓晓彤
|
王越
|
分析
|
BJ-FX-018
|
固相微萃取在研究胶体态碳纳米管对三氯生吸附行为中的应用
|
罗伟嘉
|
张晓然
张紫阳
|
一等奖
|
谢鹏
|
田坤
|
综合
|
BJ-YH-015
|
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新型配位聚合物对有机染料的吸附及机理研究
|
楚弘宇
|
王鹏
王崇臣
|
一等奖
|
杜骜飞
|
王人杰
|
BJ-YH-016
|
一种二维配位聚合物用于光催化还原Cr(VI)及降解有机污染物
|
陈肸
|
赵晨
王崇臣
|
一等奖
|
李想
|
BJ-YH-017
|
ZIFs及衍生异质体的可控制备及丙酮传感性能研究
|
任航
|
付会芬
王崇臣
|
一等奖
|
甄蒙蒙
|
BJ-YH-022
|
双官能团介孔吸附剂协同去除抗生素和重金属的效能研究
|
赵奕
|
张紫阳
张晓然
|
一等奖
|
程爽
|
BJ-YH-021
|
浮颤藻代谢嗅味物质2-MIB的趋势及典型氧化技术控制研究
|
李向晖
|
张君枝
|
一等奖
|
刘奕乔
|
乔绚
|
有机
|
BJ-YJ-020
|
叶绿素a测试方法对比研究
|
陶可心
|
张君枝
|
二等奖
|
孙铮
|
周晓博
|
分析
|
BJ-FX-016
|
一种溶出伏安法测定重金属的新方法
|
桑弘翼
|
王宇
王鹏
|
二等奖
|
冯金玥
|
聂开旻
|
综合
|
BJ-YH-019
|
菠菜、油菜、芹菜对土壤中铜和锌的吸收及其控制技术的初步研究
|
崔京蕊
|
赵晨
吴昆明
|
二等奖
|
殷召军
|
杨文月
|
BJ-ZH-034
|
甲基叔丁基醚在雨水花园设施中迁移规律研究
|
卢悦
|
杨华
李海燕
|
二等奖
|
柳阳熠
|
物化
|
BJ-WH-011
|
纳米复合小球的研发及对水中典型污染物吸附效能研究
|
石周
|
张晓然
张紫阳
|
二等奖
|
吕硕
|
邱荣庭
|
此次竞赛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学科竞赛,旨在扩大学生交流平台,引导学校、教师更加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索实践的兴趣,促进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与改革,推进本科化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本届竞赛采用“创新实验设计赛”模式,只设团体赛。每所院校参赛队数不超过15个,每个队由1~3名参赛选手和0~2名指导教师组成。北京辖区内高等学校在校本科生均有资格参赛,由参赛学校负责审核参赛选手的参赛资格。每个参赛队设计一项创新实验作品,作品以文字和视频资料形式提交组委会,经“函审和现场答辩”方式由竞赛组委会专家组评出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函审成绩前35%的参赛团队进入现场答辩环节。最终根据函评成绩和答辩成绩评选出特等奖11项,一等奖63项,二等奖83项。

为了做好本次实验竞赛的准备工作,18禁在学校团委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宣传,广泛征集实验项目,候选团队从4月份获悉本次化学实验竞赛的第一轮通知就开始准备,同时,利用暑期时间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完成实验并于10月份提交参赛视频和纸质材料。指导老师在赛前对参赛材料进行认真修改,反复推敲,同时举行赛前预答辩和赛前动员,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参赛技巧得到充分锻炼。我校本次参赛选手主要为环境创新实验班的同学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同学,能与其他高校化学化工专业的同学同场竞技并取得优异成绩,展示了我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实效,也是我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对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结果,展现了我校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我校将认真总结本次实验竞赛的参赛经验,通过进一步强化我校学生实验技能实训工作,不断提升我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